在牛津大学读法律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 iCourt
iCourt 欧洲行
带你走进牛津
真实体验
学术的殿堂
了解详情请长按二维码联系诺诺多
iCourt 欧洲行
带你走进牛津
真实体验
学术的殿堂
了解详情请长按二维码联系诺诺多
整理人:芳林(法秀小编)
今夜,法秀小编要放毒。废话不多说,大家就尽情地看风景看帅哥美女吧!当然,顺便也体会一下MJur(Magister Juris)们在牛津大学读法律的真实感受吧!
葛周益:Oxford Is Not for Sissies
在IEL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的课上第一次见到周益的时候,她睁着大大的眼睛淡定地看着四周,淡定地记着笔记、看着案子、写着文章。当我约她说些感想的时候,她非常不淡定地回忆了这段难忘的牛津岁月:
取景于周益同学所在学院Merton College
刚来牛津学习,最大的体会就是课程设置和国内差别很大,与国内基本上都是采用lecture的形式授课的方式不同,牛津的课程有三种授课方式:lecture,seminar 和tutorial。
lecture类似于国内的授课方式,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性都比较弱。Seminar是讨论课,在课上与老师和其他同学讨论。
Tutorial是牛津大学很有特色的授课方式,课堂由tutor与不超过五人的学生组成,要求学生课前自学材料,并且根据tutor事先给出的题目写一篇文章,同时也要准备在tutorial上更深入地讨论相关的问题。(容我解读一下这句话:学生要在3天左右的时间内读完几十页或者几百页的案例、文章,在此基础上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essay;之后基于essay的知识点跟老师面对面交流、讨论)
因为项目允许选择一个本科生的合同法,而本科生课程的主要授课方式就是tutorial,每星期都要自学一个单元的合同法,不仅要看完阅读材料,把自己教会,还要写成一篇有自己独立观点的文章,过程非常虐心。再加上研究生的课程,经常遇到好多课的tutorial撞车的情况。我记得第一个学期的第七周,我一周有四个tutorial,三个seminar加两个lecture,那一周每天和咖啡与运动饮料为伴,睡觉时间不超过三四个小时。
尽管如此,虐完了回头看看自己,经历了这样魔鬼一星期,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了。牛津就是这样一个地方,给你最大的挑战,也能发挥你最大的潜能,还记得有一个牛津的前辈对我说过的话:Oxford is not for sissies。
考完合同法的MJur们,左二就是周益同学啦
李瑞轩:学术帝的黑眼圈是这么来的
如果说学习的过程是在玩一款游戏的话,这位同学选择的一定属于“困难模式”。牛津大学法学院设置的课程有很多门,其中有些课程要求学生需要具备普通法基础,一般是给已经学过几年普通法的BCL(Bachelor of Civil Law)设置的。我们就来听听李瑞轩是如何在“困难模式”下通关的吧!
在牛津大学法学院一年的学习生活中,最深刻的体会是这里极为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严格的学术要求。
初到牛津之时,有幸结识了对我此后学习生活影响十分巨大的苏颖博士。在他的介绍下,确实不太知道天高地厚的我选择了牛津最难但同时也被称为是最好的几门课程,法理学(Jurisprudence)、不当得利返换(Restitution of Unjust Enrichment)以及商事救济(Commercial Remedies)。
这几门课程对普通法基础要求之高、对案例材料掌握范围要求之大、对熬夜次数要求之多都是远远超过我的想象的。尤其是在辅导课(tutorial)上,与其他两、三名来自普通法系的顶尖同学共同面对教授时,内心感觉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经历过如此磨练之后,感觉之后再难的事情,也不会太难;自己对法学的理解,也自认为有了些许令人欣喜的精进。
最后,还是要感谢在牛津那段岁月中结识众位好友,如果没有他们无微不至的帮助和关怀,那段岁月回想起来多少会黯淡几分。
李瑞轩以身示范牛津大学的sub fusc(考试标准着装)是这样的
李若愚:今天天气真不错啊
当我邀请若愚写一点感想时,她洒脱地说:“谈学习多无聊,我最想聊的是生活!生活!生活!”在牛津,谈到生活,肯定离不开学院(college),此处的“学院”不同于我们一般意义上理解的“法学院”、“物理学院”,我们国内院校划分的学院称为“系”(faculty)。学院制是英国中世纪大学运作的一种传统模式,目前英国只有三所仍然保留着学院制的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杜伦大学,这三所大学也是英格兰最古老的大学,统称为“Doxbridge”。
毋庸置疑,学院的任务之一是负责其学员的学习,每一个学员都会被分配一个与其专业领域相关的tutor,基本上任何问题都可以找tutor。但是,学院不是单纯的教育实体,同时也是一个提供住宿的场所,更是一个集吃(dinning hall)、喝(college bar)、玩(common room)、乐(ball)于一体的活动中心。
看过《哈利·波特》的童鞋估计对分学院那一集印象深刻,但是,若愚同学今天要深入地聊聊自己的学院生活!搬好小板凳:)
读Mjur期间我很幸运地住在了一个很棒的学院(St Catherine’s college)里,除了上课、找其他学院的小伙伴蹭饭、参加外面各种好玩的活动之外,本学院生活也是我Mjur一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在这里吃喝睡觉,玩耍聊天,自习发呆,也参加了很多学院MCR(类似于研究生博士生学生会)组织的各种活动。可以说,在牛津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St Catherine’s度过的。
学院的环境非常优美、梦幻,距离Law Faculty步行不超过三分钟,被一条小河与一些树林、草坪包围。除了几只大鹅经常在傍晚骄傲地飞着叫着,若干肥鸭子有时在草坪里打盹踱步,基本没有大型动物。
特色:1)这是一个新式学院,简约,后现代设计。有牛津/剑桥最大的食堂!!而且便宜,而且一般来说食物质量都不错!!(这一点多么难得!) 2)有自己的gym!!而且不要钱。住在学院里的话,步行不超过200米,超方便啊(虽然我太懒了去的不多。。。)3)房间是落地窗,阳光很足。4)图书馆在college中算很大的一个,里面书挺多,条件不错;5) 男女比基本1:1,同学来自世界各地,活泼/逗逼/内秀的人都有,经常能见面交流。
前面那个笑的最灿烂的妹子就是若愚
最后我想说的,是朋友!我住的楼道里,有十几个研究生/博士生,来自奥地利、瑞士、德国、印度、日本、加拿大、新西兰、中国、英国本土......其实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很害羞的人,但一年的相处中,在他们的感召下,我也经常和他们一起做饭(上图是我们感恩节那天一起做饭,我做了菠菜炒蘑菇,和地三鲜),一起聊天(下图是我们在一个人房间里边喝起泡酒边讨论每个人一天工作效率变化曲线哈哈),也会帮别人过生日。
反正我是服了
圣诞节我会收到secret santa的礼物,从国内回去的时候,不管箱子多重我也要给他们带中国的糕点。当然也并非全是快乐,和他们聊天我会感到自己英语不够顺溜,他们邀请我出去喝酒时我会很犹豫,经常找借口不去,早晨我会在厨房叮叮当当做早饭,多少会吵到睡懒觉的邻居们......不过朋友的好处是,他们会包容你的错误和不同,你也这样对他们。
芳林:Always Not Prepared
2016年的6月份可以说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个月,天知道那段考试时光我经历了什么?!用尽了洪荒之力,换来一个pass。
等一等,让我静一静。
小编的学院(Hertford College)内景
在牛津读大学读法律最大的感受就是“难”。首先,阅读量非常大,我粗略计算了一下,我选了四门课,阅读的案例总共大约有300个。除了案例,还有大量的文章和其他材料。老师上课的节奏都是基于学生已经读完reading list的前提来进行。其次,时间非常紧,我们一周需要应对四门课程,不能有所偏颇,所以如何管理时间成为了非常大的挑战。对于我个人来说,一直到课程结束,我都是处于“追赶”的状态,几乎没有一次能够把阅读材料读完。只能收拾起破碎的心灵,到复习考试的阶段慢慢的把阅读材料补完。最后,考试的形式比较变态,闭卷考试,3个小时内写3到4篇essay(论文),关键是要手写!
iCourt 与众不同的法学院
了解详情长按二维码联系诺诺多
法秀为法律人带来有价值有温度的阅读,与主编君交流,请添加微信号:icourtyyc;投稿邮箱:fsoo@icourt.cc